三轮超速撞两轮 12万赔偿化纠纷 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6:10:42
案件缘起:违规超车酿事故
乡村道路上,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顾某和陈某陷入纠纷。顾某骑行电动二轮车时,被后方超车的陈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撞倒,导致顾某多处受伤,左腿骨折,电动车严重损毁。交警部门认定陈某负全责,但在赔偿金额上,双方争执不下,最终闹上法庭。
调解现场:情绪激动,各执一词
“你骑那么快,把我撞成这样,医药费、误工费、修车钱,一分都不能少!”调解室里,拄着拐杖的顾某情绪激动。
“责任我认,但你要的数额太高,我实在拿不出啊!”陈某面露难色,语气诚恳却无奈。
双方分歧明显:顾某主张医疗费、护理费、营养费、伤残赔偿金等共计5万余元,并保留伤残鉴定结果的索赔权利;而陈某则认为部分费用过高,难以承受。调解一度陷入僵局。
法官出招:“背对背”调解,精准释法
面对僵局,叶县人民法院廉村法庭庭长刘耀斋果断采取“背对背”调解策略,分头做工作。
“根据《民法典》,侵权人应当赔偿医疗费、财物损失等实际支出,但误工费、营养费需结合伤情和证据合理计算。”刘耀斋向顾某耐心解释法律规定,引导其理性主张诉求。
另一边,书记员张红涛对陈某释法明理:“法律上您是全责方,该赔的医疗费、修车费等必须承担,但具体金额可以依法协商。”
法理交融:促成和解,当场履行
待双方情绪平复后,刘耀斋再次组织面对面调解,结合同类案例,逐项分析赔偿标准的合理性。最终,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,双方达成一致:陈某一次性赔偿顾某12万元,并当场履行完毕。
“刘庭长,恁工作这么忙,调解过程中耐心给我讲了很多法律知识,答疑解惑让我不焦心,这案子办到我心坎里了!”顾某握着刘耀斋的手连连道谢。
法官手记
“基层纠纷往往情、理、法交织,调解不仅要讲法律,更要讲方法。”刘耀斋说,“‘背对背’调解能有效缓和对抗情绪,而精准释法则能让当事人明白权利边界,从而真正化解矛盾。”
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,展现了基层法官既恪守法律底线,又灵活运用调解技巧的智慧,最终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