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红廉相融铸法魂 司法为民守廉心 ——县衙 “廉文化”与叶县法院三常路法庭“红色文化”融合发展,谱写公正司法新篇章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11:35:24


叶县,一座承载千年古衙廉韵与厚重革命历史的城市。叶县县衙的楹联警句,镌刻着“清慎勤”的为官箴言,是中华传统“廉文化”的鲜活见证;而叶县人民法院三常路法庭所在的红色热土,遍布着段庄党支部等革命遗迹,流淌着不屈的“红色基因”。三常路法庭立足地域特色,深挖文化富矿,创造性推动县衙“廉文化”与法庭“红色文化”深度融合,以“红廉文化”滋养司法实践,始终坚守廉洁司法底线,为司法为民注入澎湃新活力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法庭建设之路。
一、 深挖文化根脉,筑牢“红廉融合”思想根基

廉洁是司法的生命线,红色基因是力量的源泉。汲取古衙廉韵。 叶县县衙的楹联文化,如“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道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;穿百姓之衣,吃百姓之饭,莫以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”等,生动诠释了古代官吏的民本情怀与廉洁操守。法庭将其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,定期组织干警学习研讨,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本情怀与廉洁操守,为新时代廉洁司法建设提供历史镜鉴。传承红色基因。 法庭依托辖区内中共叶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——段庄党支部等红色资源,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。通过瞻仰先烈事迹、重温入党誓词、与红色老区党支部联建共建等活动,将红色基因融入干警血脉,转化为恪守廉洁、司法为民的内在动力。警示固本培元。法庭坚持用“身边事”警醒“身边人”。深入开展以案促改,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,利用“三会一课”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,引导干警以案为鉴,警钟长鸣,不断夯实拒腐防变堤坝,确保廉洁底线坚不可摧。近三年来法庭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。

二、 打造文化阵地,浸润“红廉清风”司法氛围

让“红廉文化”可观可感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建设“红廉文化”长廊。 法庭精心打造特色文化长廊。长廊内,将古代清官廉吏箴言、革命先辈事迹与政法系统反面案例形成鲜明对比,不仅是干警的“精神加油站”,更成为辖区干部群众感受廉洁司法、红色法治的“打卡地”。创新“红廉文化”传播载体。法庭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新媒体平台,以图文、短视频等生动讲述红廉故事,解读法治理念,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和巡回审判故事,让“红廉文化”突破时空限制,“活”在指尖,“动”在云端,“广”传人心。并制作融入革命先烈形象的红色法治宣传展板,编排法律小品,使抽象的法律知识与深刻的红廉精神直观可触。

三、 践行文化理念,贯穿“司法为民”实践全程
将红廉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法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。强化调解化解纠纷。法庭首创构建“法院—法庭—司法所—村级调解室”“四级”矛盾调解中心,推动多主体部门联动,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全域覆盖、全员对接,随时随地线上线下联动处置矛盾纠纷。创新机制便民利民。法庭创立并深化“三式促三链”工作法,深度融入基层治理。设立3个“红色巡回审判点”,法官定期下沉一线,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。组建红色司法服务小组,持续开展“红廉文化三进”活动,通过法治讲座、案例宣讲、文化展览等形式,将“红廉”元素转化为群众身边的教育资源,培育“崇法尚廉”社会新风尚。深化家事审判改革。法庭将红廉文化融入家事审判,倡导和谐家风、廉洁齐家。成立全市系统首家“家庭教育指导站”,开辟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路径。实践发展“三预三融”工作法,绘制家事纠纷热力图,直观呈现态势,拓展家事纠纷源头化解新路径。
三常路法庭以“红廉文化”为魂,以“司法为民”为本,奋力谱写公正司法新篇章。这里,每一声法槌的回响,都是对红色初心的致敬;每一份公正的裁判,都是对廉文化的当代诠释——司法为民的道路上,廉洁底线永不破!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